邯鄲市的秦女士是一位“131”號段手機用戶,資費原本是每月20元“如意通流量王”,2018年7月8日,她在營業(yè)廳將資費更換成了99元“冰激凌”無限流量套餐。
7月9日,秦女士意外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通信公司工作人員,根據(jù)手機用戶實際消費情況,推薦一款108元國內流量“放心用”套餐,無論是上網流量還是贈送通話時長,比99元“冰激凌”套餐更經濟實惠。
秦女士經不起“好言相勸”,最終通過電話同意將“99元套餐”改為“108元套餐”,對方稱新的資費標準將于48小時內生效。
事后,秦女士前思后想,認為“WiFi”無線網絡上網很方便,沒有必要再花錢購買流量,況且又很少出門,于是在7月12日上午,專門去營業(yè)廳申請撤銷了此前電話辦理的“108元套餐”,要求恢復為最初的每月20元資費。
轉眼到了今年3月份,秦女士意外發(fā)現(xiàn)手機欠費,便急忙交了30元,看到沒有開通,又續(xù)交了50元,可手機依然處于欠費狀態(tài)。
每月手機資費僅20元,為何交了80元還是無法開通呢?
秦女士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直享受著“108元套餐”。 系統(tǒng)記錄顯示,這項資費標準于7月13日自動生成。“幸好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奧秘,否則糊里糊涂不知要交多少冤枉錢!”秦女士認為通信公司故意設套,利用老人與社會接觸少等特點,通過電話營銷手段騙取用戶資費。
3月21日上午,通信公司邯鄲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解釋說,經過調查核實,秦女士最初的資費確實為每月20元,2018年7月8日曾在營業(yè)廳辦理過“99元套餐”,7月9日又通過電話同意享用“108元套餐”。
因為只有撤銷上一筆業(yè)務,才能執(zhí)行新業(yè)務,秦女士7月12日在營業(yè)廳撤銷“99元套餐”后,系統(tǒng)視為用戶已經認可“108元套餐”,遂于7月13日為其自動變更資費標準。
當時,秦女士可能誤認為撤銷“99元套餐”,手機將恢復為原來每月20元資費標準,其實不然,還需繼續(xù)申請撤銷“108元套餐”才可以。
對于通信公司的答復,秦女士表示難以理解,工作人員曾在電話中承諾“108元套餐”48小時內生效,而她本人是3天后辦理的撤銷業(yè)務,并且要求恢復每月20元資費,其間為何會“節(jié)外生枝”呢?
邯鄲市的曹寅安律師認為,正常情況下,通信公司推出的手機資費作為一項服務約定,應當由用戶本人簽字方可生效,盡量不要采用通話的方式受理,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通信公司工作人員推介業(yè)務時,要詳盡說明服務內容和資費標準,以及使用方法等,既不能虛假宣傳,也不能夸大其詞。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
如果秦女士能夠證明電話辦理的“108元套餐”已在48小時內生效,而且3日后又在營業(yè)廳撤銷了這筆業(yè)務,通信公司則涉嫌存在欺詐行為,不僅要退還多收取的費用,還要賠償用戶接受服務費用的3倍金額(不低于500元)。
(來源:燕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