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當一位年輕人在農村一字一句讀著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亞著作時,誰也不會想到,這會幫他在日后從“G7”板塊中撬動英、法、德、意,助其加入亞投行時取得成功。
四十多年后,當年刻苦讀莎士比亞的年輕人已經成為66歲的國際金融界“老兵”,頭發(fā)花白的他眾望所歸地承接起了一項新的使命:亞投行候任行長,成為破舊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中新興力量的代表。
他就是金立群。
8月25日,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第六次談判代表會議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閉幕。亞投行各意向創(chuàng)始成員國推選金立群為亞投行候任行長。這個決定并不讓人意外。國外有媒體稱,正是金立群嫻熟的外語功底和國際金融思維幫助他在說服“G7”成員國中的英、法、德、意等加入亞投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jù)既定程序,到年底亞投行將正式成立,屆時金立群也將成為首任行長。不過,在亞投行首任行長職位上,金立群將面對各種新問題的挑戰(zhàn)。
在農村啃下莎士比亞原著
提起金立群,不少人都會對他的英語水平印象深刻。的確,金立群畢業(yè)于中國最好的外語院校之一北京外國語大學(當時稱北京外國語學院),但他的外語功底早在之前就已奠定。
金立群在北外的同窗、現(xiàn)在在北外任教的劉潤清教授對新京報記者說,金立群的外語底子非常好,但不是在北外打下基礎的。之前在農村當知青的時候,金立群啃下了英文版的莎士比亞原著,那時候打的底子。
1978年,金立群回到北京,考上北外英語系,成為“文革”后第一屆研究生,師從王佐良、許國璋等著名教授,攻讀英美文學,幾年后獲碩士學位。
劉潤清回憶說,金立群當時在北外學習非常努力,極端的聰明,班里活動也比較活躍。
一方面,金立群的外語非常好。金立群曾受他的恩師、英語文學研究大家王佐良之托,為其所編寫的《英國詩歌選集》作注、修訂。該書2013年出版之后,成為出版界的佳話。
另一方面,金立群不僅僅“外語很好”。在后來的一次演講中,金立群表示,很多人對我有誤解,認為我只是讀外語出身的,但你看我讀的書,除了經濟和金融,就是古典文學以及哲學。
“經濟學基本的東西我都讀了,但是我沒有一頭扎到學術領域的深海里,沒有時間去搞過分理論性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政策水平,看問題的視角”,金立群說。
據(jù)《中國金融家》報道,在1980年碩士畢業(yè)之后,金立群獲得了留校機會。這時,中國加入世界銀行,財政部要求北外推薦一名懂外語的畢業(yè)生,于是,許國璋推薦了金立群。許國璋說,“我們國家也許需要上百個英美文學方面的專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經濟、懂金融的人才。”
到財政部工作后,金立群還先后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和波士頓大學攻讀了經濟學研究生課程。
金立群有意識地把國際金融理念引入中國。2003年,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摩根財團》中文版上市,組織翻譯的正是金立群。“(這本書的翻譯和出版)利用閑暇,歷時二載,凡三校”,金立群在譯后記中說。
“人生猶如登山,大家都能看到山頂,但是不一定都能找到很好的路徑,且需一步一個腳印往上攀登,關鍵的一步踩中且踩得很踏實”,金立群在一篇回憶青春時期的文章中寫道。
曾與洪森面談亞開行貸款
金立群在財政部一呆就是23年,先后在財政部擔任駐世行執(zhí)董辦公室秘書、外事財務司副處長、世界銀行司副司長、世界銀行司司長、部長助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時任部長助理的金立群帶來變化,從那以后,他開始更多的參與國際經濟事務。與世行等機構的長期接觸讓金立群明白,吸引國際資金參與本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
1998年,金立群任財政部副部長。作為主管金融的副部長,金立群操刀主持了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第一筆依靠自身信譽發(fā)行的亞洲國家主權債券,并于1998年12月在紐約成功發(fā)行了10億美元全球債。
金立群在日后一次演講中稱,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量投資,但當時外匯非常有限,外債增加也帶來很多疑慮,“但最后大家終于達成共識,只要中國在世界銀行、亞洲銀行借貸,這并不給中國帶來借貸危機”。
財政部之后,金立群進入亞開行擔任副行長,也是亞開行自成立以來首位中國籍副行長。其間,金立群主管南亞和湄公河區(qū)域事務,致力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金立群的多年好友、曾任中國央行國際司司長和中國駐IMF執(zhí)行董事的張之驤對新京報記者說,“因為工作上的關系,我和金立群經常在一起開會,像IMF和世行聯(lián)合年會等場合,我們一起準備材料,一起討論,工作中的他非常細致、認真,對問題的探討比較清楚”。
據(jù)媒體報道,金立群曾在日后的幾篇文章中記述了他在亞開行的一些工作經歷。當亞開行在柬埔寨的貸款出了問題的時候,金立群飛到金邊與柬埔寨總理洪森面談。金立群還曾深入老撾大型水利發(fā)電項目基地,和當?shù)剞r民交談。金立群認為,采取極端的手段,比如切斷資金來源作為對所謂腐敗問題嚴重國家的懲罰,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關鍵是要提高資金管理和監(jiān)督的力度。他強調要認真聽取發(fā)展中國家的意見,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避免操之過急。
當2008年金立群從亞開行離職轉赴中投公司監(jiān)事長任職時,亞開行官方對他的評價是:工作勤奮,處事靈活,成就斐然。
老兵“長袖善舞”撬動G7
2008年離開亞開行后,時任中投公司監(jiān)事長的金立群對媒體表示,亞洲發(fā)展中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仍然落后,有大量建設與投資需求,中國“可以考慮發(fā)起設立‘亞洲基礎設施銀行’,這對服務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和巧實力具有深遠意義。”
同樣作為亞投行的最初構想者,金立群與中國國際交流中心交往頗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對新京報記者說,在最初會議上進行研討后,我們認為成立這樣一家為亞洲基礎設施服務的國際金融機構確實有必要性。隨后我們通過內參等方式提出建議,得到中央采納,包括財政部等部委接下來研討和落實,終于有了亞投行的誕生。
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發(fā)表演講,正式提出成立亞投行的倡議;同月,金立群離開僅擔任一年時間的中金公司董事長崗位,專職擔任亞投行籌建臨時多邊秘書處秘書長。
亞投行最初創(chuàng)始國絕大部分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并被個別外媒稱為“窮國版亞開行”。其實金立群早已經將注意力放在爭取到西方大國加入上。英國成為第一個突破口。
隨著《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署、特別是“G7集團”內英、法、德、意等西方大國相繼加入,令亞投行取得超預期成功,而金立群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很關鍵,可以說是“長袖善舞”。
據(jù)外媒報道,金立群在談判時往往從“軟力量”入手,與英國人交流時他喜歡引用莎士比亞的話;在與法國人交談時則談論法國文化。
王軍表示,金立群成為亞投行行長可謂眾望所歸。“第一是身份和經歷,他多年在政府部門和國際金融機構等擔任高級管理職位;第二,金立群和多國政要有密切的接觸和往來,也熟諳與他們的交往方式。”
“金立群既有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豐富履歷,也有在體制內的從政經驗,這兩點在目前中國的高級干部當中是極為罕見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王軍說。
亞投行第一單花落印尼?
亞投行一直面臨各種質疑,其中不僅有“亞投行是專屬于中國的紅色金融機構”的誤解,還有亞投行能否成為高效、廉潔、環(huán)保的國際金融機構的質疑。金立群對此表示,亞投行不是中國的銀行,是成員國團體共同的銀行。亞投行也不會抄襲現(xiàn)有的區(qū)域性銀行的模式,而是以最高的標準來進行運作,減少對高污染項目的投資,杜絕腐敗,做“綠色”、“廉潔”的銀行。
最終,以英、法、德、意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加入打破了國際上對亞投行的疑慮。國觀智庫國際部總監(jiān)彭立強表示,眾多發(fā)達國家的加入表明了這些國家對亞投行的認可和看好,也有利于提升未來發(fā)行債券的評級。
不過,亞投行仍然面臨很多問題。彭立強認為,現(xiàn)在距離亞投行年底正式運營的時間還有四個月,金立群的主要工作將集中于理順亞投行的工作機制和人事安排,并對未來業(yè)務做布局。
“亞投行第一單備受關注,個人認為那些政治和經濟風險比較小、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同時在成員國當中爭議較少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可能是首選之地”,彭立強說。
王軍稱,金立群的首要使命是讓亞投行順利運轉起來,服務于區(qū)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第二,代表新興國家在改善既有國際金融秩序上進行探索,作為首任行長的金立群將承擔這一歷史使命。
四十多年前,當一位年輕人在農村一字一句讀著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亞著作時,誰也不會想到,這會幫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