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讓700名英烈魂歸故里
邯鄲七旬紅色收藏老人的“尋名”路
[邯鄲新聞]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英勇犧牲,而這其中有名可考并收錄各級《烈士英名錄》的僅有193萬余人。9月30日,全國首個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在這樣一個舉國上下緬懷英烈的日子里,邯鄲一位名叫王連增的老人懷抱著手中泛黃的《烈士英名錄》,孤獨卻堅決地走在那條帶無名烈士“回家”的路上。他說,自己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讓那些英靈早日魂歸故里”。
-耳濡目染革命后代暗生紅色情結
1938年,王連增出生在邯鄲西部太行山區(qū)的武安縣北山底村一個貧農的家庭里,父親王萬元是抗戰(zhàn)時期的地下黨員,村財糧主任。在侵華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時,王連增跟著父親和鄉(xiāng)親們多次進入深山老林疏散傷員,隱藏糧草。
在這過程中,王連增耳聞目睹了日本鬼子在太行山脈上燒、殺、淫、辱的種種罪行。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一顆“紅色”的種子在王連增的心中悄然扎下根,不知不覺中王連增被“紅色”情節(jié)牽引,而這種牽引竟成了他一輩子的執(zhí)著。16歲參加工作,22歲入黨,其一生致力于收藏與革命先烈有關的郵票、門票、報紙、書籍,史料等。
-巧得珍貴藏書踏上“尋名”路
2001年初,一場古玩交流會在河南安陽開幕,喜愛紅色收藏的王連增抱著碰運氣的心態(tài),來到安陽“尋寶”。令他沒有想到的時,那次“尋寶”指引他走上了替無名烈士尋根的漫漫長路。
交流會上,王連增一眼看中了一套由晉冀魯豫軍區(qū)政治部于1947年5月編印的《烈士英名錄》,該書記載著八路軍總部直屬隊,八路軍129師,山西青年抗戰(zhàn)決死縱隊,太行、太岳地方武裝一萬九千多名在抗日戰(zhàn)爭中為國捐軀者的名單,內容包括部隊名稱、職務、籍貫、年齡、入伍、入黨時間及參加戰(zhàn)役犧牲的時間、地點?!读沂坑⒚洝非安坑忻珴蓶|、朱德、劉伯承、鄧小平等14位黨政領導人題詞。
“我不能讓這記錄著家鄉(xiāng)紅色歷史的名錄漂泊在外啊”,王連增說。他花掉身上所有的錢,將那本記錄著烈士們鮮血和榮譽的《烈士英名錄》攬入懷中。
回家后,王連增反復翻看著手中的《烈士英名錄》,思考著“書上的這些名字都是誰、家人是否知道他們犧牲的消息、他們是否魂歸故里了?”“帶烈士回家,為無名者正名”的想法一下占據他整個頭腦。
-“我希望每位烈士都能魂歸故里”
王連增告訴記者,有了帶烈士‘回家’的想法后,他便開始制定尋找方案,比較慘烈的戰(zhàn)役、無名烈士紀念碑都是他考慮的范疇。
熟知邯鄲歷史的王連增首先想到的是1939年2月發(fā)生在邱縣的香城固戰(zhàn)役。那時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陳賡奉命率部在邱縣香城固組織一次“引蛇出洞”的伏擊戰(zhàn),后經統(tǒng)計,該戰(zhàn)役消滅日軍200余人,我軍犧牲50余人。事后,當地政府為犧牲的烈士們建立無名烈士墓。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王連增開始通過手中的《烈士英名錄》查閱無名烈士的身份。慶幸的是王連增初戰(zhàn)告捷,通過查找,他在50多名無名烈士中確定了22人的準確身份。王連增將這22個身份信息第一時間交給當地政府,將這22個英魂帶上“回家”的路。
很快,王連增送無名烈士“回家”的事跡開始被人們知道,他的家里因“尋親”熱鬧起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慕名找到他,希望能在那本泛黃的書中找到自己親人的名字。
2014年5月,王連增受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āng)縣民政局長關國慶同志的委托,參考《武鄉(xiāng)縣志》,武鄉(xiāng)縣地圖、《武鄉(xiāng)縣地方地名志》等資料,通過三個多月的精心查對,王連增找到了抗戰(zhàn)期間在武鄉(xiāng)縣長樂村、關家垴、石門、廟陽坡等40多次戰(zhàn)役犧牲的558名烈士名單,順利將他們帶上“回家”的路。
截至記者發(fā)稿時,王連增先后為近700名無名烈士確認身份,使英魂不再是無主孤魂。王連增告訴記者,未來的日子里他會繼續(xù)堅持下去,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讓那些英靈早日魂歸故里”。(楊思華 劉漢承)
[邯鄲新聞]9月26日,邯鄲市復興區(qū)社區(qū)矯正工作志愿者業(yè)務培訓會在五礦邯邢礦業(yè)舉行,復興區(qū)社區(qū)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