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昨日宣布:應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塞西、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魯哈尼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月19日至23日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中東國家進行國事訪問,也是我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4年后首次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中東局勢到底如何?
未來重建政治次序是重要任務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攪擾”、“敘利亞國內沖突持續(xù)”、“沙特與伊朗斷交”……近年來,中東一直處于動蕩之下。中東現狀究竟如何,又為什么會持續(xù)動蕩不安?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李紹先將中東現狀概括為“地區(qū)政治秩序崩潰,面臨重建”。他認為,目前中東處于一個“三期疊加”的大亂局時期。地區(qū)政治版圖崩潰以后面臨重建的時期;阿拉伯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轉型期;以及地區(qū)地緣政治力量失衡后,重新構建的恢復時期。在這樣的局面下,動蕩成為必然。
追根溯源,中東之亂是百年前大國瓜分的結果,加之“9·11”后,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嚴重破壞了地緣平衡,成為導致IS出現的導火索,如今,整個中東面臨坍塌與政治秩序崩潰與重建。
李紹先認為,未來的次序如何構建,現在的大國并沒有成熟的想法。各方面都在設想未來這個地區(qū)的次序。未來五到十年,重建政治次序是這個地區(qū)很重要的任務。
中國為何要介入中東?
不僅石油經濟依存度已很高
李紹先用“不介入已經不行”來回答“中國為何要介入中東”的問題。他認為,鑒于中東在地緣位置以及石油方面的特殊意義,全球都將深受其動蕩局勢的影響,中國也不例外。
首先,中國在中東有包括能源在內的諸多利益。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中國與中東地區(qū)各個國家都保持了緊密的經貿往來,這其中包括土耳其、伊朗、以色列以及眾多的阿拉伯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多個中東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國,同時,中國一半以上的能源進口來自于中東地區(qū)。
根據中國商務部信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雙邊貿易額十年間增長了近9倍。目前,中國已經是包括沙特在內的9個阿拉伯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及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場。中國更是有上百萬公民在中東。
西方曾有學者指出,中國在中東最重要的利益是促進中國自身經濟的發(fā)展,中東的能源供應和中國商品、服務的出口市場是這一重要利益的核心。但隨著中國與中東國家貿易往來的深入,雙邊貿易正趨向多元化。在中東地區(qū)開展承包工程和投資合作的中國企業(yè)日益增多,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資金和技術流向中東,雙方的經濟相互依存度已經非常高。更何況,中東安全與中國息息相關,要知道,中國西北部有超過兩千萬的穆斯林。
此外,中國是大國之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介入中東也是中國需要承擔的責任。
中國將給中東帶來什么?
公正的大國作用與經濟機會
李紹先認為,中國是中東政治秩序重建中的一個積極力量,愿意在未來中東政治穩(wěn)定、政治重建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的、公正的大國作用。
“我認為中東這個政治秩序一時難以重建起來,主要是有關的大國在爭奪未來次序中他們各自的利益。而他們各自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所以在他們沒有形成一致之前,你要想消滅IS,要想恢復中東穩(wěn)定是不可能的。而中國是在中東唯一一個沒有帝國利益、帝國要求的大國。”
這也并不是中國首次在中東發(fā)揮作用。事實上,在斡旋伊朗核問題方面,中國已經表現出了優(yōu)秀的調停能力。知名中東問題專家、博聯社總裁馬曉霖就指出,這場危機持續(xù)十余年,一度引發(fā)伊朗與美國或以色列劍拔弩張。中國一直反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處理伊朗核危機,堅持“談判與制裁”并舉的雙軌制。成功調解伊核危機,是近年來中國中東外交實踐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
中東經濟的重建與發(fā)展,也是和平穩(wěn)定的基礎。中國現在正在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和落實。中東地區(qū)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李紹先認為,中東對于“一帶一路”很重要,“一帶一路”也是中東發(fā)展的機會。
《國際先驅導報》則報道稱,中國西向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中東國家的“東向”意愿相呼應,雙方是共建新絲綢之路的天然伙伴。